經濟新常態以來,業內對中國“不銹鋼管件峰值”的觀點逐漸趨同。而近年來鐵礦石、鋼材、焦煤價格的大幅下跌,似乎更堅定了中國不銹鋼管件已在峰值區域運行的看法。因為,國情不一,峰值水平也肯定不一樣。
誠然,用經濟衰退期出現的增速降低和價格低迷來判定峰值,必定片面。總的來說,不銹鋼管件需求始終與經濟社會的發展相適應,任何數據極值都具有局限性、相對性和階段性。
可以認為,經濟社會對不銹鋼管件的當量需求不僅是必須的、長期的,而且一定是應勢演繹的。所以,繼續看好世界經濟發展對不銹鋼管件的長久需求;二是經濟社會發展對鋼鐵的需求不可限量觀點。
雖然我國經濟總量居世界第二,但人均水平卻遠排在全球80名之后,根據世界銀行的標準,約有2億左右人口生活在貧困線以下,這差不多相當于法國、德國、英國人口的總和。雖然我國不銹鋼管件、水泥等大宗物資產量世界第一,但與工業化進程、城鎮化建設、現代化水平、高品質生活等條件還極不匹配。所以,繼續看好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對不銹鋼的持續需求。
或許,這乍看起來是不銹鋼管件行業的重大利空。 但客觀分析,這未必不是件好事,其理由主要有兩個方面:一是達到階段性峰值后的不銹鋼管件需求仍然可以看好。
以美、日、韓三國為例,粗鋼產量達到峰值后的幾十年來,仍然保持與經濟社會發展的當量需求,多數時段需求還顯強勁。更值得關注的是,由于各國的國情不同,峰值水平的人均產鋼量也有很大差異。
特別是韓國,在人均產鋼達到1263公斤后,仍在不斷改寫峰值記錄,遠較646公斤/人的美國和800公斤/人的日本高出許多。因此,僅用世界平均用鋼水平,或發達國家完成工業化進程時的人均產鋼水平衡量是否到達峰值,必定是很片面的。